交通环境评估.ppt
交通环境评估,概述推荐书籍试析城市规划和建设项目交通环境评估问题一、开展城市规划和建设项目交通环境评估的必要性 二、需要做交通环境评估的建设项目分析 三、建设项目交通环境评估管理操作建议,道控一班:龙波,本课程讲述城市交通环境的基本内涵,机动车排放控制技术的发展历程和技术评价以及城市交通环境政策,以及城市交通环境的评价方法,从而使学生对城市交通环境有深刻认识,对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有初步的了解。此外还讲述交通环境数字模型的建立和分析。,概述,推荐书籍,《交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及案例 》本书由多位来自交通部环境保护中心、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交通部天津水运科学研究所等部门,多年从事交通建设项目环评工作的专家共同编写。 本书提供了交通行业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相关的一些常用法规、条例、政策等,结合最新的公路、港口环境评价规范,介绍了行业内具有特色的评价方法。在相关单位完成的环评项目中筛选出了12个典型案例,在代表性上,兼顾了区域规划环评、项目环评、环保验收等业务;兼顾了路、桥、隧、港、河和新建、改扩建不同类型的工程;兼顾了全国各地的地形地貌不同类型的环境。所选环评以报告书为主,也有报告表,分别具有生态、水环境、声环境等某一方面突出的专题特点。为便于读者学习,本书还特别邀请专家针对每一个案例给出了“专家点评”,试图引导读者分析同类项目和环保文件的普遍性问题和发展方向,并对有关技术方法进行了评析。,试析城市规划和建设项目交通环境评估问题,,,缓解城市交通不畅并逐步提高交通服务水平的措施,一方面要依靠加大投资力度加快道路交通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交通预测的管理,特别是对一些产生和吸引大量人流、车流的大型居住区和大型建筑工程项目尤其显得重要。目前,这正是规划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将这项工作纳入管理工作内容。如在美国,城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和规划管理审批工作中,必须提供具有交通预测分析内容的《环境评估报告》,是值得我国借鉴的。,一﹑开展城市规划和建设项目交通环境评估的必要性,1.1 从近几年上海市区交通工程建设效益分析,看交通环境评估的必要性。交通是保证城市活动正常运行、城市功能有效发挥的必要条件,而且是重要条件。正因为如此,城市交通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市政交通工程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上海市政府十分重视市政交通工程建设,市区“三纵三横”主干道系统已基本拓宽,“申”字形高架道路系统业已形成,地铁一、二、三号线已分别建成或在建,黄浦江越江工程已建成5座大桥和2条隧道,成绩斐然。据统计,1998年底,市区道路长度4712.1km,比1991年增长1.85倍;市区道路面积7283.5万m2,比1991年增长1.7倍;市区车行道面积5402.7万m2,比1991年增长1.99倍。 从本市机动车辆增长情况看,1998年底,全市机动车拥有量60.09万辆,比1991年增长1.6倍。可见这几年道路建设基本上适应了机动车增长速度,缓解了过去几年市区交通堵塞现象,但是,为此投入的资金是惊人的。据统计,1998年城市道路投资50.51亿元,比1991年增长27倍之多!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对本市机动车拥有量预测,2000年可达到70~80万辆,2010年将达到150万辆左右,2020年可能达到150~200万辆。应该看到,机动车辆的增长和建设项目的增长是关联的。特别是一些大型公共建筑和较大规模的居住区是产生和吸引交通的“源头”,必然对城市交通产生直接影响。可以预见,建设的发展,对城市交通的需求还会越来越高。如不加以必要的调控,城市交通堵塞现象仍不可避免。,,1.2 从近几年市区大型民用、公共建筑项目发展分析,看交通环境评估的必要性。近几年旧区改造呈现高强度开发的趋势,对地区交通产生新的压力。据市房屋土地局统计,到1999年底,本市建成高层建筑总数已达3184幢,建筑面积5306万m2,其中市区(10个区+浦东)2896幢,建筑面积4980万m2。另外市区已批在建或待建的高层建筑还有1000余幢,2000万m2。已建成的这些高层建筑从总体上呈漫布状态,但在某些地区(如黄浦区、徐家汇、虹桥、陆家嘴、淮海中路等)相对比较集中。例如原黄浦区(下同)4.54km2范围内,已建成高层建筑156幢、建筑面积246万m2, 按照本市《建筑工程交通设计及停车库(场)设置标准》计算,黄浦区上述高层共计应配置14685个机动车停车泊位。如果这些车辆全部行驶在道路上,按一辆桑车行车间距5m计算,一辆车占用现在车行道路面积30m2,则共占用道路面积44万m2,占黄浦区现有车行道路面积(97.42万m2)的45%。当然,这种计算是一种极端状态,但是这种计算尚未考虑三种因素:一是未计入过境车辆;二是上述高层建筑面积只占黄浦区现在建筑面积的1/4,尚未计入其他建筑机动车的来往情况;三是未考虑道路网车行分布不平均的实际情况。目前,这些高层建筑空置率较高,只有部分投入使用,如果这些高层建筑全部投入使用,而且还有新的高层出现,地区交通将会产生什么后果,实在令人担忧。又如普陀区引进外资,打算在普雄路——武宁路——铁路——曹杨路之间约6km2的街坊内,建设一座总建筑面积达43万m2的集娱乐、办公、宾馆、公寓等功能的大型综合体建筑。如此庞大的建设项目所产生、吸引的车流、人流,会对地区交通产生什么影响?决策者竟全然不顾,管理者将束手无策。 再从新区开发的情况看,新一轮总体规划安排在内外环线之间建设17个大型居住区,目前部分居住区已经开始建设。以普陀区建设的“万里城”为例,这个大型居住区占地224hm2,总建筑面积215万m2,其中住宅建筑面积172万m2,可住2万户居民,6.3万人口。可见是一个名符其实的不小的“城”。因其位于市区边缘,又有沪宁铁路与市区分隔,与市区联系的道路交通是否通畅,将决定住在这里的居民生活、工作是否方便。城市规划中虽有地铁可达,但近期不会实施。目前,万里城联系市区的道路仅有一条岚皋路!,,1.3 从重要地区详细规划编制的内容分析,看交通环境评估的必要性。目前,上海市城市详细规划的编制普遍缺少交通环境定量分析的内容,这主要是因为详细规划编制没有这方面的规定。例如陆家嘴金融贸易区详细规划,在170hm2范围内,规划建设450万m2以办公、宾馆为主的建筑。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发现交通方面问题重要性,再委托补做交通环境评估。这说明在某些重要地区(特别在旧区)详细规划编制中,需要进行交通环境评估。 再以北外滩地区详细规划分析,该地区南临黄浦江、东起大连路、西至吴淞路、北靠海宁路——东汉阳路——唐山路,规划用地面积237.8hm2,现有建筑总面积288万m2,居住13.3万人,在该地区从业职工10.06万人,是一个以居住为主、对外交通、工商业混杂地区。地区内除大名路、东长治路、大连路外,现状道路宽度大多在12m以下,道路面积20万m2。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布局及该地区特点、优势,详细规划为以办公、商业、娱乐为主兼具居住、对外交通功能的地区。规划建筑总面积461.9万m2(其中保留建筑60万m2,住宅占一半)。居住人口7~8人、职业岗位数20万个左右,道路面积53.5万m2。 按规定标准,上述各类建筑需配置机动车停车泊位1.6万辆,这些车辆如同时运行,需使用车行道路面积48万m2,而该地区规划道路面积为53.5m2(连同人行道面积)。尽管这种情况不可能出现,但是,作为旧区改造地区,原有道路面积仅有20万m2,多数道路宽度在12m以下,道路拓宽有一个计划实施过程,可见旧区重要地区的改造,特别是较大建设项目的实施,必须进行交通环境评估。 对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大型建筑工程项目交通环境评估的好处体现在:一是对规划编制成果的反馈作用,即根据交通环境评估,地区规划的建筑容量与地区规划道路交通容量是否适应;二是对地区交通建设的预警作用,即在大型居住区和大型建筑工程项目符合规划容量的前提下,根据交通环境评估,地区道路如何按规划配合安排建设或拓宽;三是对大型居住区和大型建筑工程项目的咨询作用,即根据交通环境评估,这些项目是否可行,或者分析地区道路交通建设条件,确定这些项目建设的时序。,二﹑需要做交通环境评估的建设项目分析,交通环境评估涉及诸多因素,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是,确定哪些会对城市交通产生重大影响,可能产生交通拥塞或引发城市道路交通配套的建设项目。,,2.1 建设项目性质。建筑物是具有使用功能的,必然会产生和吸引一定数量的车流和人流。确定需要做交通环境评估的建设项目,首先要考虑哪些产生和吸引大量车流、人流而集散时间又比较集中的建设项目。例如公共体育场(馆),承担城市对外客运交通的火车站、码头、机场。 2.2 建设项目的规模。建设项目产生和吸引车流、人流的数量多少,与建设项目规模大小有关。由于建设项目面广量大,确定哪些项目需要做交通评估,还要考虑当前承担交通环境评估任务的机构、人员的承受能力,根据需要与可能加以取舍。,,2.5 综合上述各种因素的分析,根据本市交通评估单位承受能力,建议下列四种项目进行交通环境评估: 2.5.1 公共体育场(馆)、承担城市对外客运交通的火车站、码头、机场; 2.5.2 建筑面积5万m2以上的建设项目; 2.5.3 所在地区道路交通条件差的建设项目; 2.5.4 以公共建筑为主的旧区改造详细规划项目。,三﹑建设项目交通环境评估管理操作建议,3.1 建设项目交通环境评估在建设项目管理中的切入点。由于建设项目交通环境评估涉及到建设项目选址的可行性,以及建设项目如在道路交通配套建设前提下方能成立,这又涉及到建设资金的安排或分配,因此,建设项目交通环境评估应在建设项目选址阶段,作为规划选址论证的内容。,,2.3 地区现状道路交通条件。确定需要进行交通环境评估的建设项目,除了要考虑建设项目性质、规模外,有些建设项目的确定,尚需考虑地区现状道路、交通条件,例如旧区某些地区的现状,或道路狭窄,或交通不畅;又例如新区开发缺乏道路支撑条件等。处在这些地区的建设项目虽然不是上述(2.1)、(2.2)因素下确定的项目,但会产生或吸引一定数量的车流、人流,会对城市交通带来难以承受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地区的建设项目也需要进行交通环境的评估。只是这种情况下缺乏明确的界定,需要靠管理人员酌情决定。 2.4 地区交通环境发展背景。确定需要进行交通环境评估的建设项目,不能就现状项目,就事论事,必须考虑地区规划发展背景,综合分析近期与远期发展的关系,这是对建设项目进行交通环境评估的前提条件之一。也就是说,要对建设交通环境进行评估,必须事先对地区详细规划交通环境进行评估。对详细规划交通环境评估比建设项目的交通环境评估要复杂得多,在一些道路交通条件较好的新区开发中也无实际需要。因此,建议先对旧区改造中产生和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以公建项目为主的重点地区详细规划进行交通环境评估。,3.2 建设项目交通环境评估管理程序。,3.2.1 在建设项目建议书批准之后,或引进境外、市外投资的项目签订意向书之后,建设单位或引进境外、市外资金的单位需按照规定向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申请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3.2.2 对于需要进行交通环境评估的建设项目,城市规划管理部门通知申请单位,委托具有交通规划设计资质的机构提出交通环境评估报告。 3.2.3 建设项目交通环节评估报告一律上报市规划局组织专家论证,提出论证意见。 3.2.4 对于交通环境评估专家论证建设项目可行的或不可行的,由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答复建设单位;对于交通环境评估专家论证,需在配套必建、扩建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的条件下建设项目方可行的,由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在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中写明具体要求,纳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按规定权限由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审批单位审批。,,3.3 建设项目交通环境评估对策措施的落实。,,对于需在配套改建、扩建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的条件下方可行的建设项目,在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中应落实交通评估对策措施的资金和责任:一是由国家或地方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其交通环境评估对策措施资金应一并纳入建设项目投资,并由建设单位负责落实;二是引进境外、市外资金开发建设或合作建设的,其交通环境评估对策措施资金的安排或分配比例,应在国有土地出让、转让合同或合作建设协议中予以明确,并由相关责任方负责落实。,,感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