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5习全套教学案第二章 相互作用答案.doc
第二章 相互作用第一单元 力的概念与常见力分析典型例题答案【例 1】解析:有力存在,必有两个物体同时存在,由于力的相互性,每个物体既是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故 A 正确.力产生的效果不但跟力的大小有关,还与力的方向、作用点等有关,故 B 错.力的作用效果除运动状态改变还有形变,故 C 错.竖直向上升的物体,找不到施力物体,故此力不存在,D 错.答案:A说明:力具有物质性、相互性、矢量性、同时性等性质,要全面理解力的概念.【例 2】解析:物体受重力与运动状态是静止还是运动无关,故 A 错.重力实际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绕地球自转的向心力) ,万有引力方向指向地心,重力不一定 (只有两极或赤道重力指向地心)故 B 错.在赤道上,物体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与物体随地球运动的向心力之差,而在赤道上向心力最大,故物体的重力最小,C 正确.只有在弹簧静止或匀速运动时,测出的才是物体的重力,若弹簧秤拉着物体加速上升或下降则弹簧秤的示数不等于重力,故 D 错.答案:C说明:重力与引力的关系:引力除产生重力外,还要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因物体在地球上不同的纬度处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不同,故同一物体在地球上不同纬度处重力大小不同,在两极最大,赤道最小.【例 3】解析:如图 2-7 所示.说明:弹力是一种接触力,一定在接触处发生,画弹力的方向时,作用点要画在接触处,最好有参照物如指向球心、加垂直号等.A BC D图 2-1-11【例 4】解析:A 向上提起的高度为弹簧增加的长度.开始时,弹簧被压缩,对 A 有 mg=kx1,离开地面时,弹簧被拉伸,对 B 有 2mg=kx2,A 上提高度 x=x1+x2=3mg/k【例5】解析:因为f=μN=O.1×200N=2ON,可认为最大静摩擦力fm=2ON ,所以静摩擦力的取值范围是OFm,所以物体相对平面向右运动.这时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μN=20N,方向水平向左.(3)由于物体向左运动,所受滑动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大小仍为2ON.说明:①求摩擦力不但求出大小,还要指明方向.② 计算滑动摩擦力时,不要受无关因素的干扰,如(3)中向右的水平的拉力.【例 6】解析: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只受重力、摩擦力 的作用,由于 F 从零开始均匀增大,物体摩F的运动情况是先加速下滑,再减速下滑、最后静止,整个运动过程中,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其大小为f=uN=ukt,即 f 与 t 成正比,图线是过原点的直线.当物体的速度减为零后,动摩擦力变为静摩擦力,其大小由平衡条件知 f=G,所以物体静止后的图线为平行于 t 轴的直线,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B.说明:若各阶段的摩擦力不同,应先弄清楚是什么性质的摩擦力,在用其各自的规律去分析.【例 7】 【解析】(1)接触面间的弹力方向是一定垂直于接触面,但固定在杆上的物体所受的弹力大小和方向都是可变的,其方向可能沿杆也可能不沿杆,故需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来判断.小车静止时,根据物体平衡条件知,杆对球产生的弹力方向竖直向上,且大小等于球的重力 mg·(2)选小球为研究对象,小车以加速度 a 向右运动时,小球所受重力和杆的弹力的合力一定水平向右,此时,弹力 F 的方向一定指向右上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小球在竖直方向上保持平衡,水平方向上具有向右的加速度,假设小球所受弹力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θ, (如上图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sinθ=ma,Fcosθ=mg ,解得 F=m ,2gatanθ= ga【例 8】解析:物体受到重力 G、支持力 N、推力 F 的作用,由于它们的大小关系不确定,必须讨论几种情况(垂直于斜面的力平衡,只分析平行于斜面的力即可):(1)力 F 大于重力 G 沿斜面向下的分力,物体有向上的运动趋势,受的静摩擦力的方向向下。 (2)力 F 小于重力 G 沿斜面向下的力,物体有向下的运动趋势,受的静摩擦力的方向向上. (3)力 F 等于重力 G 沿斜面向下的力,物体没有相对运动趋势,受的静摩擦力为零。故答案为 D。说明:运动趋势的方向的判断可用假设法:假设无摩擦,看所受合力的方向,合力的方向向哪,则运动趋势的方向就向哪。【例9】解析:先将A、B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相对板有向下的运动趋势,所以A、B 与板接触的面受到大小为物体重力、方向向上的静摩擦力作用。然后单独对A(或B)的受力分析,A(或B )受力平衡,A、B 间无相对运动趋势,故 A、B 间没有摩擦力。图 2-1-12【例 10】解析:(1)图 2-1-13(2)图 2-1-14(3)图 2-1-15针对练习 1.BCD 2.D 3. 4.外力较小时(Fcosθ<mgsinθ=物体有向下的运动趋势,mgk21)(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上。F 增加,f 减少。当外力较大时(Fcosθ>mgsinθ)物体有向上的运动趋势,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下,外力增加,摩擦力增加。当 Fcosθ=mgsinθ 时,摩擦力为零。所以在外力由零逐渐增加的过程中,摩擦力的变化是先减小后增加。 5.C 6.略 7. F=4μmg 8.AC 单元达标 1.CD 2.C 3.ACD 4.C 5.D 6.A 7.B 8.CD 9.D 10. 两、重力、弹力 11.C 12. :50N.解析:如图所示,在垂直于圆柱面的方向上有:F N=F物体相对于圆柱面的速度为 v,则:v= =3m/s,20rv物体所受摩擦力的方向跟 v 的方向相反,由物体的平衡条件得 fcosα=mg又 f=μFN cosα 8.03420故F= Nmg5.1cos图第二单元 力的合成与分解典型例题答案【例1】解析:滑轮受到的作用力应是 CB和 BD 两绳拉力的合力,悬挂重物的绳中的张力是 F=mg=100N,且两力的夹角为 1200 角,即其合力为 100N,答案是C正确图 2-2-4【例2】解析:由图象知:θ= 时,有:3F12+F22=102 ①当 θ= 时,有:3F1-F2=2(令 F1>F 2) ②解①②得:F 1=8N F2=6N(2)合力的范围是 2N≤F≤14N【例3】解析:根据题意作出矢量三角形如图,因为 > ,从图上看出, F1 有两个解,32由直角三角形 OAD 可知:OA=FF)(2由直角三角形 ABD 得:AB=63)2(图 2-2-5由图的对称性可知:AC=AB= F63则分力 F1= 23F1/= 6答案为 A、C【例 4】解析:力 F 的作用效果是对AB、 AC 两杆产生沿两杆方向的压力 F1、F 2,如图 2-2-6 左,力 F1 的作用效果是对 C 产生水平向左的推力和竖直向下的压力 FN,将力 F1 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解,如图 2-2-6 右,可得到 C 对 D 的压力 FN/=FN.由题图可看出 tanα= =1010依左图有:F 1=F2= cos依右图有:F N/=F1sinα图 2-2-6故可以得到:F N/=FN= ·sina= cos2FF·tana=5F21可见,物体 D 所受的压力是 F 的 5 倍针对练习 1.D 2.BC 3.解析:见图 2-8 所示.38甲3乙丙 丁图 2-84. 1270N 635N.解析:如图所示,将推力 F 按其作用效果分解为 F1/、F 2/.由图可知:活塞对连杆 AB 的推力Fl=Fl/=F/cosa=1100/( /2)=1270N3活塞对缸壁的压力F2=F2/=Ftana=1100× =635N 3图单元达标 1.BC 2.A 3.C 4.AB 5.B 6. 0 ;19N . 2N; 10N 7.AB 8.ABD 9.C 10.B 11.30 0 12.(1)OA 对物体的拉力较大 (2) OA 对物体的拉力逐渐减小,OB 对物体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第三单元 物体的平衡典型例题答案【例 1】解析:物体受力如图 2-9 所示,水平方向有 f=Fcosθ,故 D 正确. 竖直方向有 N=Fsinθ+G,由于匀速运动,f=μN=μ(Fsinθ+G),故答案 B 正确.GfNNF图 2-3-7 图 2-3-839【例 2】解析:若木块刚好不下滑,竖直方向上有:Fsin37°+kF Ncos37°=Mg,解得 F=20N若木块刚好不上滑,竖直方向上有:Fsin37°=Mg+kF Ncos37°,解得 F=100N,所以取值为 20N<F<100N【例 3】解析:解法1:相似三角形法:选取小球为研究对象并对它进行受力分析.受力分析时要注意讨论弹簧对小球的弹力方向(弹簧是被拉长还是被压缩了)和大环对小环的弹力方向(指向圆心还是背离圆心)的可能性.受力图示如图 2-3-8 所示.△ACD(力)∽△ACO(几何)G/R=T/2RcosT=k(2Rcos -L)解得 =arcos[kL/2(KR-G)]法2:正交分解法:如图 2-3-9 所示,选取坐标系,以小环所在位置为坐标原点,过原点沿水平方向为 x 轴,沿竖直方向为 y 轴.据 Fx=0,F y=0,建立方程有-Tsin +Nsin2 =0Tcos -G-Ncos2 =0解得 T=2Gcos而 T=k( 2Rcos -L)所以 )(2arcosGkRL说明:比较以上解法可见,用力的三角形与几何三角形相似来解决比较简单,若用其它方法去解,过程较复杂.【例4】解析:小球受力如图2-29所示,合成F N与T ,其合力与mg等大反向,在θ逐渐减小的过程中,小球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始终处于平衡状态:重力(mg)总竖直向下,支持力(F N)大小变化而方向始终垂直斜面,而拉力(T)的大小和方向都在变化.从三力构成的矢量图形,可以看出:拉力 T 先减小后增大,当 T 与 FN 垂直,即 θ+α=900时,T 与斜面平行时,拉力最小,为 Tn=mgsinα 而支持力不断减小,当 θ=O0 时.F N 减为零,即 FNn=0.【例 5】解析:以重物为研究对象.重物受力如图 2-3-11,重物静止,根据平衡列方程TACsin30°-TBCsin60°=0 ①TACcos30°+TBCcos60°-G=0 ②由式①可知 TAC= TBC,当 TBC=100 时,T AC=173N,AC 将3断.而当 TAC=150N 时, TBC=86.6<100N将 TAC=150N,T BC=86.6N 代入式②解得 G=173.32N.所以重物的最大重力不能超过 173.2N.【例 6】解析:隔离法:第一步:以物体为对象,其受力情况如图 2-3-12 所示. (注:摩擦力 f1,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现假定存在且方向沿斜面向下) .T图 2-3-9图 2-3-10图 2-3-1140图 2-3-12 图 2-3-13以物体为对象,根据平衡条件有:F-f1-mg sinθ=0 (1)N1-mg cosθ=0 (2)第二步:以斜劈为对象,斜劈受力情况如图 2-3-12 右所示.以斜劈为对象,根据平衡条件有:f1/cosθ+N1/sinθ- f=0 (3)N+f1/sinθ-N1/cosθ- Mg=0 (4)其中 f1 = f1/ N1=N1/由(1) 、 (2) 、 (3) 、 (4)式解得:f=F·cosθ整体法:以 M 和 m 所构成的整体为对象,其受力情况如图 2-3-13 所示.根据平衡条件有: F·cosθ- f=0f=F·cosθ说明:比较以上两种方法,不难发现以整体为对象求解共点力作用下连接体的平衡问题时,的确简化了解题过程针对练习 1.(1)分析物体受力如图,在斜面方向上(x 轴方向上)由平衡条件:mgsin θ+Ff=Fcosθ ①而 Ff=μFN ②沿 y 轴方向上:F N=mgcosθ+Fsinθ ③联立①②③式解得F=(sin θ+μcosθ)mg/(cosθ-μsinθ)(2)由(1)知:F=(sinθ+μcosθ)mg/(cosθ-μsinθ)可见当分母(cosθ-μsinθ)→0 时,分数值 F→∞ .此时 θ=arctan(1/μ)故当 θ≥arctan(1/μ)时,无论 F 多大,物体也不能上滑.2.F=F N=10N 3.F N=GR/(R+h) F=GL/(R+h) 4.BC 5.BD 6. 10 N≤F≤20 N 7. 31.84kg,0.56kg 8.B 单元过关 1.A 2.D 3.C 4. CD 5. B 6. B 7.B 8.C 9. sin3mg10. (1)绳的拉力大小为 4 N . (2)气球所受水平风力大小为 2 N. 11.μ= 0.5 12. tanθ=2μ3第四单元 实验 探 究 求 合 力 的 方 法单元达标 1.⑴两弹簧秤的读数;⑵结点 O 的位置;⑶两细线的方向.⑷弹簧秤的读数;⑸细线的方向. 2.(1)F;F′(2)不变 3.BC 4.C.解析:本题属于合力的大小方向不变.当一个力的大小保持不变,而方向改变时,另一个力的大小方向都要变化,作力的平行四边形可知答案应选 C 图41αβF章末整合体验新课标 1.C 2.T=Fa/2d=1 563 N解析:如下图左图,设绳中张力为 T,仪器对绳的拉力 F 可分解为拉绳的两个力 F1、F 2,而 F1=F2=T,由F1、 F2 构成菱形,根据图中几何关系有T=F/ 2sinθ.又因 θ 很小所以 sinθ≈tanθ 故 T=F/2tanθ=Fa/2d当 F=300 N.d=12 mm 时 T=1 563 N.图3. k (ρ-ρ 0)r2g ; 4. (1)可增大正压力,从而增大滑动摩擦力,便于测量.krv3(2)参考方案:只要将测力计的一端与木块 A 相连接,测力计的另一端与墙壁或竖直挡板之类的固定物相连.用手通过轻绳拉动木板 B,读出并记下测力计的读数 F,测出木块 A 的质量 m,同样有 μ= .gF5.解答:不同意。平行于斜面的皮带对圆柱体也有力的作用。(4分)(1)式应改为:(3)cossinFmg由(3),得 (4)0.63101cos18FgN将(4)代入(2) ,解得cosin3Ng6.解析:可以结合下图来分析.字典所受重力 G 与弹力 FNl,F N2 相平衡,即 FN1、F N2 的合力与 G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于 FNl、F N2 间的夹角很大,因此 FNl、F N2 比其合力要大得多,所以 FNl、F N2 大于 G(在皮带中FN=G).由此可知,它们之间的静摩擦力的最大值也要大得多.图新信息题扫描 1.CD 2.C 3.A 4.D 5. B 6.BC 7.C 8.AD 9.答案:⑵ ⑶控制变量DFLk法(或控制条件法、归纳法等) ⑷62.5 10.对 B:2mgsinα=μmgcosα+μ·3mgcosα ①42μ= tanα21对 A:T=mgsinα+μmgcosα ②T= mgsinα311. 解、延长 AO 交于 B 杆于 C,过 C 做垂线交于 A 杆于 D,由于动滑轮不改变力的大小,则 AO、 BO 上的拉力大小相等,故∠A=∠B,则 sin∠A= cos∠A = 543对结点 O,将 G 沿 AO、 BO 的延长线分解由平衡: Fcos2得 NA1012.物体在水平面内受力如图,则有:F―umg sinθ=0N―umg cosθ=0tgθ= 4312v∴F=3.6N N=4.8N高考链接2009 年高考物理试题1、 【答案】C【解析】对处于斜面上的物块受力分析,要使物块沿斜面下滑则 mgsinθμmgcosθ,故 μf max,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48smfFav=at=6m/sts9321226-9s 时:F=f,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s3=vt=6×3=18m9-12s 时:Ff,物体以 6m/s 为初速度,以 2m/s2 为加速度继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matvs 7316214 所以 0-12s 内物体的位移为:s=s 1+s2+s3+s4=54m,B 正确【答案】B【启示】多过程问题能体现考生的判断力,组合题能综合考查学生多方面的知识,这类题目复习中应引起重视。 (广东卷)13. 答案:B解析:三力平衡问题,用正交分解法,设∠AOB=2θ ,O 点受到 FA、F B 、F 三力作用,其中 F=G,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列平衡方程得:GFBAcosinsi解出: 当 θ=1200 时: ;当 θ1200 时:2GFBAGFBA故选 B。BA(广东卷)20.答案:BD49解析:A.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受力物体不同,要明确和一对平衡力区别,不要混淆;C.人造地球卫星绕地做匀速圆周运动有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因而方向始终指向地心一直在变,选 BD。(山东卷)16.答案:C解析:在斜面上, ;在水平面上, 。cosfmgfmg本题考查力、速度、加速度、位移、图象。难度:易。(山东卷)17.17.AC【解析】整体法,分析受力,选 AC.本题考查受力分析,力的平衡。难度:易。(重庆卷)25.解析:(1)设圆板与物块相对静止时,它们之间的静摩擦力为 f。共同加速度为 a由牛顿运动定律,有对物块 f=2ma 对圆板 F-f=ma两物相对静止,有 f≤ maxf得 F≤ fmax32相对滑动的条件 F> fmax(2)设冲击刚结束时圆板获得的速度大小为 ,物块掉下时,圆板和物块速度大小分别为 和 。0v 1v2由动量定理,有 0Imv由动能定理,有对圆板 221032()4gsdv对物块 21v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012mv要使物块落下,必须 >1v由以上各式得>I32gd50s=22913Imgdg分子有理化得s=222319mdgIg根据上式结果知:I 越大,s 越小。(浙江卷)23. 解析:(1)导体棒所受安培力 ①2AFIBL导体棒有静力平衡关系 ② tan()Amg解得 ③2tan()gIBL所以当 =60°时, 6022ta()3gIBL光电池输出功率为 602mUPI(2)当 时,根据③式可知维持静力平衡需要的电流为4504522.tan()ggLBL根据几何关系可知 0451602cos(45)6P可得 45602mgUBL(安徽卷)19.答案:C解析:P、Q 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时,由于木板 P 上表面光滑,滑块 Q 受到重力、P 的支持力和弹簧沿斜面向上的弹力。木板 P 受到重力、斜面的支持力、斜面的摩擦力、 Q 的压力和弹簧沿斜面向下的弹力,所以选项 C 正确。(四川卷)20.【解析】对 a 棒所受合力为 Fa=F—Ff—mgsin —BIl 说明 a 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当加速度为510 后匀速运动,所以 a 所受安培力先增大后不变。如果 F=Ff+2mgsin ,则最大安培力为 mgsin ,则 b 所受摩擦力最后为 0,A 正确。如果 F< Ff+2mgsin ,则最大安培力小于 mgsin ,则 b 所受摩擦力一直减小最后不变,B 正确。如果 Ff+3mgsin >F>F f+2mgsin ,则最大安培力大于 mgsin 小于 2mgsin ,则 b 所受摩擦力先减小后增大最后不变。可以看出 b 所受摩擦力先变化后不变,CD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