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ppt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 及其发展,第六章 社会主义及其发展,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二、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社会主义概念的历史2、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3、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社会主义概念的历史,社会主义一词从16世纪开始就成为一些思想家和实践家追求的一种理想社会制度,体现了人类对美好社会生活的向往。到19世纪20、30年代,“社会主义者”和“社会主义”名词在英法两国由三大空想社会主义使用并迅速流传开来。那时“社会主义”一词表达了西欧许多人追求新的理想社会的共同愿望,因而在当时,它成为一种时尚思潮。各个阶级和派别纷纷按照自己的观点,对社会主义一词作出了各种解释。总体来说,“社会主义”一词是反对资本主义,追求新的社会制度的思潮和运动。,1、社会主义概念的历史,19世纪下半叶西风东渐,当时我国有人把社会主义译为“人群主义”、“安民新学”、“養民学”等。1902年9月梁启超在《新民丛报》第18期上,把社会主义从日文移植过来。1905年朱执信在《民报》上发表《德意志革命家小传》,第一次较全面地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及社会主义学说。从此“社会主义”一词在中国逐步广泛使用和流传。,2、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莫尔与《乌托邦》1516年,莫尔的《乌托邦》问世,该著作用对话形式无情地揭露了资本原始积累所带来的贫穷和灾难,并描绘了乌托邦岛上的美好社会与幸福生活。这是空想社会主义的第一部著作,对后来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莫尔的乌托邦的美好社会:一是实行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的公有制。二是取消商品、货币和市场,实行生活资料的按需分配。三是实行民主政治,公职人员由人民选举产生,公共事务由集体讨论决定。,2、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康帕内拉与《太阳城》1623年康帕内拉的《太阳城》出版,该著作也用对话形式更加具体地描绘了又一个令人神往的理想社会。康帕内拉对意大利的社会不平等进行了尖锐的批判,认为只有消灭私有制,才能消除一切社会祸害。在太阳城的理想社会中,一是实行财产公有,没有剥削。二是人人参加劳动,每天工作四小时,其余时间用于读书和娱乐,按需分配,人人都过着同等幸福的生活。三是实行“哲人政治”,统治者是“圣哲”,实行教育与生产相结合。,2、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出于悲天悯人的道德关怀,无情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私有制,虽然他们表达了现代无产阶级先驱者对未美好社会制度的憧憬,但由于时代的局限,他们所描绘的理想社会是虚构的。他们比较欣赏原始公社的做法,他们对新社会图景的描绘都带有极端的原始性,比如他们设想的乌托邦的最高领导人是终身制,太阳城实行公妻制等等。,2、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2)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 摩莱里与《自然法典》1755年摩莱里的《自然法典》出版。摩莱里根据自然普遍的进步法则,证明人类社会经过若干阶段将从过去不自觉的共产主义达到自觉的共产主义。未来社会遵循三条“神圣的法律”:一是废除私有制;二是保证公民的劳动权和生存权;三是规定公民“按照各自的能力、才干和年龄参加公益劳动的义务。并认为共产主义不是在小范围的公社内,而是在大范围的国家规模内实现。,2、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布利与《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1758年马布利的《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出版。他认为私有制不符合人类的本性,是一切灾难的根源。公有制是人类的理性要求,但人们受到私欲驱使,回到公有制已不可能,那就只能在私有制的前提下抑制需求,禁止奢侈。因此,他以立法为中心来进行社会改革的设想。他的改革包括税法、土地法、继承法等。企图通过这些法来逐步摆脱私有制和社会的不平等。,2、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巴贝夫的“平等共和国”巴贝夫提出要建立一个土地和财产有,实行均等分配的新社会。他在1792年创办《出版自由报》,支持反罗伯斯比尔的活动,后因煽动起义而被捕,获释后成为职业革命家。他的主要思想是:革命必须依靠少数人组成的密谋团体以暴力方式进行;在向共产主义发展的过渡时期要建立劳动人民的革命专政,由国民公社掌握国有财产和被没收的财产,剥夺私有者;公社实行集中管理,大家都参加劳动,实现人人平等。,2、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以比较严密的理论论证的特点取代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文学对话形式,他们主张以公正的法律条文废除私有制,建立一个“人人都是富人,人人都是穷人”的平等的公制的理想社会。他们的理论带有绝对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的色彩。,2、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3)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 圣西门及其实业制度1802年发表他的处女作《一个日内瓦居民给当代人的信》,提出了他的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他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最将为实业制度所取代。在实业制度下仍然有私有制和社会不平等,但由国家来实施全社会的有计划的协作,由国家来推行体力和脑力劳动的义务制和才能的等级制,以便为大多数人谋最大的福利。他反对用暴力改造社会,主张通过组织实业家政党来和平实现新制度。他还进行了消费公社、合作工厂和劳动公社等试验,最终全告失败。,2、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付立叶及其新世界1803年发表了《全世界和谐》一文,标志他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初步形成。他指出现有的不合理的、不公正的制度将被一种和谐制度所取代。这种和谐制度的基层组织“法朗吉”是以农业为主工业为辅的生产和消费合作社,。在“法朗吉”中劳动按各人爱好进行安排;收入按资本利润、才能和劳动进行分配。消费也是集体组织进行,而家庭不再是社会经济细胞,男女自由婚姻临时结合。付立叶认为通过宣传和实例示范,就可在几年之内推广他的“法朗吉”制度。,2、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欧文及其新和谐劳动社会1820年发表《致拉纳克群报告》一文,标志他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他认为私有制是一切灾难的根源,工人有权享有自己全部劳动产品。他还论证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必然性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暂时性,初步提出了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消来灭三大差别的思想。他还设想了采用大机器集体生产,产品按需分配,农工商学相结合的“合作公社”。他反对工人运动,认为靠知识传播可以消除社会弊病,他在美国创办了“新和谐公社”,结果5年后失败。,2、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9世纪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们在理性和人性论的基础上,毫不留情地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对未来社会进行了天才的预测,他们已摆脱了小生产主义、复古主义、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的传统,主张在现代化大生产的基础上进行按劳分配,他们还进行了典型试范,取得了空想社会主义的更加系统的最高成就。但他们的学说仍没有突破空想的性质。,2、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为什么是空想?恩格斯曾说:“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这是分析了客观原因是不成熟的社会经济和阶级状况所造成。此外,主观原因就是他们的唯心史观。他们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更多地是倾向于道德标准而忽略历史标准。他们对未来社会的设想是从抽象人性出发的。,2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4)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唯物史观唯物史观从现实的人出发揭示了物质生产活动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这种历史观表明: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促使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更替和演进。然而要揭示资本主义衰亡的原因,仅靠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还不够,还必须到当时时代的经济学中去寻找,还必须揭示当时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规律。正是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社会主义才由空想变成了科学。,2、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5)科学社会主义的任务科学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获得了充分发展,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日益尖锐的社会条件下提出来的。它不再是凭空设想的一种尽可能完善的社会理想,而是对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条件和目的有着深入理解,并为这种斗争提供的思想武器。因此,深入考察解放世界的事业的历史条件以及这一事业的性质本身,从而使担当这一事业的历史使命的无产阶级认识到自己的行动条件和性质,这就是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这也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任务。,2、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6)科学社会主义不是教条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他们的学说不是用理想去代替现实,不是现实要与头脑所设想的原则相符合,不是现实要按照头脑所设想的原则去发展,而是要求头脑根据现实去确定原则,并完善原则。“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原则。”,3、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在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彼得格勒工人赤卫队、革命士兵于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在首都彼得堡进行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3、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前苏联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列宁在世的最后几年完成了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的转变。但1924年1月列宁去世之后,在苏联发生了“什么是列宁主义”的一场激烈争论,斯大林成了胜利者,成了列宁主义的唯一诠释者,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建设方案成了苏联社会发展的唯一选择。这一方案是:改变新经济政策、加速工业化,而工业化又被高度政治化,是只强调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强调重工业可以脱离农业和轻工业而依靠自身的扩展来发展。,3、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为了保证工业化的资金问题,利用工农业间的剪刀差从农民那里攫取更多的资金,又为了对农民挖得如此苦而引发粮食收购危机,就又发动了全盘农业集体化运动。由此,造成社会关系日益紧张,斯大林又提出阶级斗争尖锐化理论。这一理论成了全盘集体化中消灭富农运动、20年代镇压阶级敌人运动,以及30年代的大清洗运动的理论基础。这就是斯大林设计的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的模式。于30年代以大清洗运动为标志而最终形成。,3、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苏维埃模式即斯大林模式的主要特点是:A、追求高速度。(用十几年时间完成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几十年或一百多年才完成的工业化)B、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生产资料的生产和机器制造业等等)C、实行高积累。(依靠抑制消费,依靠全体国民、首先农民节衣缩食)D、以大清洗运动作政治保证。(滥用个人权力、破坏民主与法制、形成个人崇拜),3、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2)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1944年,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成立。1945年,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1945年,波兰人民共和国成立。1946年,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成立和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成立,3、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947年,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和匈牙利人民共和国成立。1948年,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成立。1948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3、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948年,蒙古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 1961年,古巴共和国成立。 1975年,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成立。,3、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社会主义在20世纪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但是在发展中也发生了曲折,还发生了90年代初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严重挫折.但这决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失败,而是马克思主义教条机器的消亡.,二、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1.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2.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1、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 基本特征的认识,(1)列宁对社会主义特征的认识A.实行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合作经济;B.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C.具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D.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及其民主制度等。,1、在实践在深化对社会主义 基本特征的认识,(2)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在实践在深化对社会主义 基本特征的认识,(3)根据已有的社会主义各国的实践经验,特别是根据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可以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作如下的概括: 第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1、在实践在深化对社会主义 基本特征的认识,第二,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第三,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1、在实践在深化对社会主义 基本特征的认识,第四,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即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第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在实践在深化对社会主义 基本特征的认识,在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理解中,最重要的是 公有制为主体 和 共同富裕,这是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根本体现。,2、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都不完全一样……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列宁,2、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在革命成功后,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条件建设社会主义。固定的模式是没有的,也不可能有。”——邓小平,2、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1)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各国国情的特殊性,即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差异性,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无产阶级政党自身成熟程度的不同,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的构成状况的不同,革命传统不同,以及历史和现实的、国内和国际的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必然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2、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2)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第一,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第二,必须以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坚持“走自己的路”。第三,必须充分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