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标准.ppt
第五章:商品标准化与商品质量管理第一节:商品标准的概念及内容第二节:商品标准的制定和实施第三节:标准化与商品标准化第四节: 标准化与质量管理的关系第一节:商品标准的概念及内容一、商品标准的概念★ (一)关于标准1、标准的概念:v 标准是在一定的范围内,为获得最佳秩序,对其活动或结果所规定的共同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和守则。2、对定义的理解:3、标准的本质特征:统一4、标准的分类: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 (二 )商品质量标准1、定义:对商品质量和有关质量的各个方面,如品种、规格、用途、检验方法、包装、运输、储存条件等,所作的技术规定。2、作用:评定商品质量的依据和准则。3、类型:① 按商品标准的表现形式分:v 文件标准v 实物标准② 按商品标准的约束程度分:v 强制性标准v 推荐性标准★ (三)标准体系1、定义:v 指为了使一定范围内的标准建立起协调的秩序,并达到规定的功能,所应当具备的具有内在联系的标准的有机整体。2、特征:v 目的性:v 整体性:v 结构性:层次、程序二、商品标准的分级★ (一)国际标准1、定义:2、制定:3、适用:4、示例: ISO8402—1994 《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 (二)国际地区性标准1、定义:2、制定:3、适用:4、示例:★ (三 )国际权威团体标准1、定义:2、制定:3、适用:4、示例:★ (四 )国家标准1、定义及适用范围:2、分类:强制性国家标准( GB)推荐性国家标准( GBT)3、构成:代号、发布顺序号、发布年代号、标准名称4、示例及阅读方法:v GBT13387—1992 《 电子材料晶片参考面长度测量方法 》v GB2667—1988 《 女衬衫规格系列 》★ (五)行业标准:1、定义及适用:2、分类 :: 强制性行业标准( ××)推荐性行业标准( ××T)3、构成:代号、发布顺序号、发布年代号4、行业标准代号示例:FZ、 YY、 SC、 QG、 FZT★ (六)地方标准v1、定义及适用:v2、分类:强制性地方标准( DB)推荐性地方标准( DBT)v3、构成:代号、发布顺序号、发布年代号v4、地方标准代号示例:DB44、DB44T(加行政区划代码前两位数以示区别各地)★ (七)企业标准:1、定义及适用:2、构成:企业代号、发布顺序号、发布年代号3、企业标准代号示例:Q/ × × ×--× × 、 粤 Q/ × × ×-- × ×★ (八)国家、行业、地方、企业标准的关系:第二节:商品标准的制定与实施一、商品标准制定的原则★ (一)基本原则1、贯彻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律、规章2、充分考虑使用要求、维护消费者利益3、技术先进、经济合理4、从全局出发、使全社会获得效益5、有利于合理利用、开发资源,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6、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二)制定商品标准的具体要求1、注意军民通用2、标准必须符合 GB要求 (指符合 GB1·3—1987 标准化工作导则,产品标准编写规定)3、标准的内容要宽严适度、繁简相宜、技术上有科学依据4、各项质量指标要分清主次、突出重点5、各项指标的检验方法力求科学合理、便于操作二、商品标准的制定程序1、确定项目,建立起草工作组:2、调查研究:3、实验论证:4、起草草案:5、审查定稿:6、审批发布:三、商品标准的实施★ (一)商品标准具有法规的效率1、必须严格执行2、标准化主管部门负责进行监督检查★ (二 )商品标准贯彻实施的步骤1、计划:2、准备:思想、组织、技术、物质3、实施:4、检查:5、总结:★ (三 )商品标准的修订1、修订的必要性:2、修订的操作:5.1 标准化与商品标准化5.1.1 标准化与商品标准化的概念★ (一)标准化的概念 :1、定义: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经济秩序和社会效益的全部活动过程。2、概念的理解:v 标准化是一个活动过程v “标准 ”是标准化活动的核心v 标准化的对象十分广泛v 标准化的目的是获得最佳经济秩序和社会效益v 标准化是一个相对概念、其内容不断会修订与完善★ (二)商品标准化的概念:在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各个环节中推行商品标准的活动。是整个标准化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三)商品标准化的基本内容1、商品质量的标准化:2、商品品种规格系列化:3、商品零部件通用化:4、技术语言标准化:二、标准化的作用:1、为专业化大生产提供前提条件2、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3、提高商品质量的技术保证,也是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部分。4、合理利用资源、节约原材料和保护环境的保证5、合理开发商品品种的有效措施6、推广、应用新技术的桥梁5.1.2 标准化的形式 (要求 ):1、简化:2、统一化:3、系列化:4、通用化:5、组合化:5.1.3 商品标准化的经济效果★ (一)标准化的效果:1、技术效果:2、经济效果:3、社会效果:★ (二 )标准化经济效果的指标: 含义、计算公式1、标准化总经济效果:2、标准化年经济效果:3、标准化投资收益率:4、标准化经济效果系数:5、标准化投资回收期:6、标准化追加投资回收期:7、标准化动态投资回收期:5.2 标准化原理★ (一)系统效应原理1、原理的内容:2、两点结论:v 只有多个具有有机关联的要素的集合才成为系统v 系统效应: 1+ 1> 23、对标准化的制导作用:★ (二 )结构化原理1、原理的内容: 2、启示:结构不同必然导致效应也不同;应当重视分析功能与结构的关系3、对标准化的指导作用:★ (三 )有序发展原理1、原理的内容: 2、启示:任何标准系统都必须重视对其控制,以确保系统向有序方向发展。3、对标准化的指导作用:★ (四)负反馈控制原理1、原理的内容:2、反馈的含义及类别:3、启示:利用负反馈可以增加系统的稳定性,充分有效地发挥出系统的功能。4、对标准化的指导作用:5.3 商品质量法规v5.3.3 商品质量法规的种类 产品质量法 产品责任法 消费之权益保护法 有关人身安全、健康的商品质量法规 商品质量监督管理、检验、认证等方面的法规5.4 商品质量管理v5.4.1 发展阶段 检验质量管理阶段 统计质量管理阶段 全民质量管理v5.4.2 基本方法 PDCA循环 统计方法5.5 标准化与质量管理的关系一、标准化是进行质量管理的依据和基础:二、标准化活动贯穿质量管理:三、标准与质量在循环中相互推进、共同提高:思考:最低质量标准的作用v政府对于各种产业都设有最低质量标准的原因是: 一是外部性 ,增加整体的社会福利。v某些产品的消费具有高的负外部性 , 个体成本低于社会成本。v例如 , 食品、 药品以及与安全生产相关的产品等。如果低质低价产品在市场上销售消费 , 不仅增加了个人的消费风险 , 更为重要的是 , 这些风险最终将转化为更大的社会风险 二是某些产品的消费主体并不具有足够的理性能力v 消费者无法按照理性选择和消费产品 , 从而必须给这类产品提供最低的质量保证。v最典型的是儿童产品。由于儿童本身不具有产品最低质量选择的行为能力 , 低质低价产品的流通对购买者 (家长 )而言可能会以理性面对 , 但是对真正的消费者 (儿童 )而言 , 则并非如此。最低质量标准的原因二 三是某些产品质量差异信息的获得具有高昂的成本v 消费者难以承担信息获取的成本 , 必须依靠政府的最低质量标准作为质量信号。质量信号这一 “ 公共品 ” v例如产品的不同等级 , 一般消费者无法鉴别产品质量 , 而通过政府的最低质量标准规制 , 可以达到向所有消费者发送产品质量的信息的作用最低质量标准的原因三对企业和消费的行为影响v 企业 企业若要生产较高的质量就必要付出较高的质量成本 , 因此价格和产量必然会因产品最低质量标准的设定而有所影响。 造成寻租行为 v 消费者 消费者会偏好质量较高的商品 , 但是高质量的商品意味着有较高的价格 , 因此质量标准的设定也同时影响着消费者对于商品的购买决策。 对于愿意购买低质量产品的消费者失去了一项选择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