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科普讲座――脑血管疾病的预防.ppt
脑血管疾病的护理与健康宣教,,概述,脑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的高发病,起病急,病情重,来势凶险。其高残率,高病死率给病人及其家属带来痛苦。病人常表现惶恐不安、紧张、焦虑,故要及时对病人实施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帮助病人了解疾病的治疗和并发症的预防,缓解紧张情绪,影响并改变病人的不安心态和行为,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定义,脑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CVD)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慢性脑血管病变。 通俗的讲,临床上脑血管疾病以急性发病居多,多为中、老年患者,表现为半身不遂、言语障碍等,俗称中风或卒中。,脑血管疾病的分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卒中:是急性脑循环障碍导致局限性、弥漫性脑功能缺损的临床事件。1、缺血性脑卒中:主要为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2、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可干预 可干预高血压 年龄 糖尿病 性别心脏病 种族TIA或脑卒中病史 遗传因素其他:肥胖、无症状性劲动脉狭窄、抗凝治疗、酗酒、吸烟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好发年龄50-70岁,男性多于女性,患者多伴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高血脂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发病突然,历时短暂,最长时间不超过24小时。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恢复完全,不留后遗症状,反复发作,每次发作表现基本相似(如瘫痪、失语、定向障碍、黑蒙、眩晕等视其不同病发部位表现不同症状)。,治疗,抗血小板聚集 抗凝药物 若有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患者,可用纤溶酶治疗 其他,脑梗死(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血栓形成 (溶栓、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脑保护 、外科、血管内治疗等)脑栓塞 (治疗原则同上、原发病治疗、抗凝治疗)腔隙性梗死 (治疗原则同脑血栓形成、控制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尤其是血压),脑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多见于中老年,动脉炎性脑梗死以中青年多见。 常在安静或睡眠中发病。 临床表现取决于梗死灶的大小及部位。 患者一般意识清楚,当发生基底动脉血栓或大面积脑梗死时,可出现意识障碍甚至危及生命。,护理措施,1.安全指导:合理休息和运动,频繁发作的 病人应避免重体力运动,发作时卧床休息枕头不宜太高(15-20度),枕头或头部转动时应缓慢,动作轻柔。 2.运动指导 3.饮食指导:戒烟限酒、低盐低脂丰富维生 素和蛋白质饮食。 4.病情观察: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间隔时间、伴随症状等,对有失液者应及时进行治疗及补充适量液体,以防低血压、血液浓缩而导致脑血栓的形成。,脑栓塞,可发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多见。多在活动中急骤发病,无前驱症状,局灶性神经体征在数秒至数分钟达到高峰,多表现为完全性卒中。意识障碍有无取决于栓塞血管的大小和梗死的面积。 不同部位的血管栓塞会造成相应的血管闭塞综合征。与脑血栓形成相比,脑栓塞易导致多发性梗死,并容易复发和出血。,脑栓塞的分类,按栓子来源分 心源性脑栓塞:最常见的来源,主要是常见的心脏疾病 非心源性脑栓塞: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斑块破裂、脂肪滴、空气、肿瘤细胞、寄生虫卵、羊水等 来源不明,护理措施,注意个人卫生的护理 饮食护理:补充蛋白质、维生素,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吃新鲜蔬菜水果,避免辛辣刺激不消化食物。 做好心理护理,多鼓励患者,树立良好心理素质,有利于疾病的治愈和身体的康复,脑出血,好发年龄50-70岁,男性稍多于女性,冬春两季发病率较高,多有高血压病史。多在激动或活动中突然发病,发病后病情常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达到高峰。 发病后多有血压明显升高。由于颅压升高,常有头痛、呕吐和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嗜睡或昏迷等,大约10%ICH病例有抽搐发生。,护理措施,卧床休息,头部抬高15-20度,避免不必要的搬动,留专人陪护协助生活护理。 及时清除消化道分泌物,防止窒息。 保持大小便通畅。 观察生命体征,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精神紧张、烦躁、头痛的患者遵医嘱给予镇静药或镇痛药。 心理护理。,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表现差异较大,以中青年发病居多,起病突然,多数患者发病前有明显诱因。一般症状主要包括: 头痛 脑膜刺激征 眼部症状 精神症状 其他症状,治疗,内科治疗(保守治疗): 一般处理:绝对卧床,避免颅压及血压增高诱因等。 降颅压治疗:甘露醇。 预防再出血 预防血管痉挛 放脑脊液疗法 外科治疗:手术治疗,一般护理,急性期绝对卧床4-6周,严格限制探视,各种治疗护理活动应集中进行,为病人提供安全、安静的环境。 予清淡、易消化饮食,并添加适量润肠食物,如蔬菜水果等,以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遵医嘱予缓泻剂、开塞露等药物。 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及会阴部护理,预防感染。,脑血管疾病的三级预防,一级预防:发病前预防,即对有卒中倾向、但无卒中病史的个体,干预可控制的危险因素,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二级预防:针对已发生过卒中或有TIA病史的个体,早诊断、早治疗,预防发展为完全性卒中。 三级预防:脑卒中发生后积极治疗,预防并发症,减少致残,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复发。,健康教育,心理指导 1.帮助病人适应住院环境。 2.采用多种方式与患者接触交流。 3.鼓励家人朋友多关心鼓励患者,避免患者情绪激动。 4.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饮食指导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且易消化软质饮食。 限制钠盐摄入,食物温度适宜。 适当饮茶,戒烟酒。 多食蔬菜水果,避免辛辣食物。,休息与活动指导,保证充足睡眠,卧床时抬高床头15-30度,有利于颅内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 训练床上大小便,避免术后不习惯引起便秘,尿潴留 对于有肢体偏瘫患者,要指导其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提高生活质量,避免诱发脑出血,保持大小便通畅, 保持平静心境,睡眠充足,探视人员不宜太多,嘱家属避免谈论使病人激动的话题 不单独外出,卧床休息为主,躁动不安的病人宜约束四肢,必要时镇静 血压高的病人,坚持药物治疗,不可随意漏服或停服降压药,出院指导,休息:卧床休息,减少不良刺激,保持情绪稳定 饮食:多吃营养丰富及粗纤维食物 用药:遵医嘱服降压药,出院后一个月门诊随访 功能锻炼:长期卧床及功能障碍者,指导皮肤护理及肢体、语言功能训练,切记剧烈运动,谢谢!,